书架
薛双双林白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八章 读书人两袖清风,不谈银钱的事儿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第六十八章读书人两袖清风,不谈银钱的事儿

说到赵家和薛家之间的婚约,白溪村的人都知道,那是当年赵青松还没考中秀才时订下的。

早先订下婚约的不是赵学文和薛双双吗?

什么时候变成薛如意了?

不管白溪村众人心里怎么想,老薛家喜气洋洋,特别是大房一家,脸上的得意那是压都压不住。

跟秀才家结亲,在白溪村年轻一辈,他们家如意可是头一份。

只是听了媒人的话之后,脸上的得意就有点维持不住了。

上门的媒婆是赵秀才家从镇上请的,明确表示赵秀才家想让两个孩子尽快成亲,只给了几个年前的黄道吉日让薛家挑选确认,其余关于聘礼什么的,只字未提。

要知道,像赵薛两家这样,从小给孩子说定亲事的,在年纪到了准备成亲时,是要请媒人上门,从提亲开始,把流程从头走一遍。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三书六礼。

如果不另外举行订婚仪式直接成亲,也会提前送来聘礼,表示对这门婚事的看重。

村里人娶媳妇,一般是五两银子的聘礼,再加一包点心,一条鱼,一刀肉,一块布,要是再讲究点的就再添两样首饰,大部份的买不起首饰也就那样,不强求。

有穷的人家,只出得起一二两银子、甚至出不起银子的人家也是有的,但只要结亲双方事先说好,也没什么问题。

可是现在,赵秀才家倒好,就请了个媒人空手上门,开口直接就是让人确定成亲的日子,聘礼这方面一点表示都没有,一块布头都没拿出来,当真是连个样子都不想做。

李招弟僵笑着问媒婆道:“王大娘,那这聘礼的事,赵秀才家怎么说?你经常给人说媒应该知道,村里人想娶个媳妇,聘礼至少要五两银子。”李招弟伸出手掌比了比。

王媒婆喝了口薛家特意冲来招待她的糖水,心里有些嫌弃糖放少了,吃进嘴里不甜,这才慢悠悠说道:“薛家大嫂子,赵秀才家那是读书人家,读书人家讲究个两袖清风,怎么能谈银钱的事儿。”

李招弟当场就急了:“那怎么行?没有聘礼,什么东西都没有,这传出去不是让人笑话我们家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