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净世烟雨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章 白眉授剑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知我者谓我心忧……”
随着明媚的一缕晨光照耀,那一声声听着有气无力,如同死后没埋般没有丝毫精神气的读书声慢慢地传开,河面上如同狂风直扫,荡起了层层叠叠的大波澜。
河边卖早粥的张大爷皱起那早已经不能再皱的面皮,看向那恼人声音的出处。
那是一座有着两个树在耸立的庭院,两棵都是杏树,一棵躯干微微佝偻着,一棵将脑袋探出墙外呼吸新鲜空气。
那棵杏树外的围墙皆为青石堆砌而成,远远看去它与那条自东往西清澈而不见底的河如同诗中所云的’流水人家’一般。
里面住着的是这乾龙县县令大人家的公子,人送诨名便叫李驴蛋。
张大爷倒是第一次听见这李大公子起得这么早就为了读书,一时感到奇异非常。在他眼中,这个李大公子可不是什么正儿八经的人物,整日偷鸡摸狗,看谁不顺眼便直接上去一顿没头没脸的拳打脚踢。每逢新春佳节,贴门神时,偷偷贴他的像总比贴上那些凶神恶煞门神的像的作用不是好上一点半点儿的。
这诨号叫李驴蛋的李大公子
但今日,这纨绔成性的少爷竟然会读书?简直比猪上树都不可思议。若是照以前他不睡到日上三竿晒得屁股开花他根本就是不姓李。
穿着清灰粗布麻衣的孙婆婆挎着个早已经发黑的竹篮缓缓向这边而来。竹篮或是多年常用的原因,经不住折腾便多了一个能伸出一只驴蹄大小的洞,好在这个洞皆被几块五颜六色的破布胡乱的系堵了,这才没把放在其中的雪里蕻掉出来。
孙婆婆慢吞吞地滑到张大爷的粥摊前,伸手半天,才从她嘴里蹦出一句话来:“来一碗荷叶粥,记得多加点糖。”
张大爷一笑,露出他那早已经黄得发黑的牙齿道:“今天这位到底是怎么了?”
孙婆婆叹了一口气道:“据说县太爷花了大把银子,也不知道从什么地方请来了一位老先生负责教这位李大公子读书。”
孙婆婆又道:“依我看啊,这老头子过不了两天就会被这李大爷弄得生不如死。”
张大爷依旧是满脸褶皱的笑着。细细思付一番之后,其实,孙婆婆说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前几年这位李大公子不过就是十岁有五的年纪,就把这县城最著名的教书先生’书山一丈高’气的是口吐鲜血差点命丧当场,直接连自己辛苦一年著成的书也不要了,如丧家之犬似的跑出了李府的门。
事后,李县令再去拜访时,结果就吃了一个大大的闭门羹,并且那教书先生的家人出来说,李公子真是有大神通实在是无人可教啊,除非天上的仙人降世才可配的起那李大公子。
张大爷依旧是咧着他那两颗大黄牙笑着将粥端了过去,道:“粥好了。”
孙婆婆接过粥,喝了一口用埋怨的眼神看着张大爷,“这粥你放糖了么?”
张大爷一拍脑袋,叹息道:“你瞧瞧我这脑子。”
他接过碗,往里面撒了一些芝麻糖。
再一次递给孙婆婆,却没有发现孙婆婆方才趁他回头的时候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雷霆手段将一枚钱从碗里拿出,然后放到了自己的衣袋中。
随后便若无其事的将那碗接过,用外唇试了一下温热,觉得刚好适合。咕咚咕咚几声就像是饿极了的驴子一般,不消半刻完就见了底,她将碗放到了案板上,随后拿了几张草纸擦了擦嘴。
“今天的味道倒是好。”
“好就再来!”张大爷听到孙婆婆如此夸奖自己的粥,他那浑浊的双眼忽然一亮,原本已经很小的眼睛现如今已经更小了。
这便是这个小镇上最普通的一幕,普通的小镇,普通的布衣,普通的开始,最后夹杂着一个不一样的传奇。
亭台书院。
这的确是一个好听的名字,有亭、有台、有书、有院,只不过就是地方小了一些,正如名字所述,只有一座亭子大小。而这名字也是那位自觉得自己的胸中有点墨,而且还不是一点墨的白胡子老头子写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