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寻龙密藏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六十五章深林瘴气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三人相视了一眼,皆是有些不解。要知道这三个字可是十分口语话的表达方式,而且竟然还带着嘲讽和沾沾自喜的意味。接着张浮生将石碑翻过,发现上头还刻有许多密密麻麻的小字,一看方才晓得事情的原委。

原来当初墓主人在朝廷得罪了一个位高权重的人,他深知自己斗不过对方,所以这才使了一招死遁。三人你望望我,我看看你,都是有些不可思议。其实这么一想的话,一切都可以解释的通了。当初墓葬主人使用死遁保护了家人,将墓穴挑在了这么个偏僻地方,可与此同时在事先建造墓穴的时候他却是早就做好了打算,在墓穴中设置了一个活板机关,底下便是直通大河的暗流。等送葬的人和朝廷暗探亲眼看见自己被送入墓穴封土后,再利用一艘小舟从暗流直接直接逃出生天。

“有点意思哈,这人。”张浮生笑道,接着又将那巴掌大小的石碑重新放回了棺椁之内。

满玉书和王哑巴二人也是点了点头,哑然失笑,实在没有想到这墓中机关竟然是起到了这么一个作用。

“好了,时候也不早了。”张浮生一使力又将棺盖重新推了回去,“我们赶紧上去吧,要是到时候氧气不足的话可就完蛋了!”

两人点头称是,接着便是快速朝着墓道疾驰而去。最后在地面上两人的帮助下,终于重返地面。

“怎么样怎么样,下面是个什么情况?”牛老头说到底只是个老农,所以这个时候显得异常兴奋,见几人上了地面后便立马走上前问道。

“就那样,算不上什么大墓。”张浮生道,接着将之前在墓中的所见所闻和地面上的二人仔细讲述了一遍。黄兵和牛老头听了也是吃了一惊,对于活板机关和那千年前死遁的故事啧啧称奇。

“好了,收拾收拾继续赶路吧。”张浮生道,“对了满大哥,这儿距离深渊还有多远的距离啊!”

“这个——”满玉书掏出了地图,“因为上头没有比例尺,所以距离多远暂且还不得而知。”

“行吧,那就要更加努力地赶路了。”张浮生微微皱起了眉头,说道。

几人不敢多做停留,将挖出来的盗洞填上后方才继续赶路,朝着既定路线继续前进。而此次的唐朝古墓,一行人共取出物件共四件,皆是一掌可掌握文玩,总价值应该在十五万左右,也算是小有所得,只是对于帮助老一辈牵羊人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

原始森林湿气太重,所以难免会产生瘴气。

《后汉书·南蛮传》中有云:“南州水土温暑,加有瘴气,致死者十必四五。”无独有偶,在南朝宋鲍照的《苦热行》也有相关记载:“瘴气昼熏体,菵露夜沾衣。”

这所谓的瘴气,其实就是热带原始森林里面的动植物因为腐烂后而生成的毒气,究其主要原因就是无人能够有效地处理动物死后的尸体,加上热带气温过高,为瘴气的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总的来说,也就是动植物腐烂后所产生的毒气。

而这瘴气也一共分为两种,一种是有形的,另外一种则是无形的。其中有形的瘴则比较明显,如云霞,如浓雾等都有可能因瘴而起。而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寻常人很难分清自己所遇到的究竟是瘴气还是雾气,所以一不小心就难免中招。但是对于懂行的人来说,这种瘴气反而不足为惧,真正令人担心反而是第二种情况。

无形的瘴或腥风四射,或异香袭人,来无影去无踪,及时是一些老猎人或者牵羊人都难免会中招。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更加令人恐怖的瘴气,此瘴气初起之时,但见丛林灌林之内灿灿然作金光,忽而从半空坠下来,小如弹丸渐渐飘散,大如车轮忽然进裂,非虹非霞,五色遍野,香气逼人。虽然特征极其明显,但是拦不住其速度之快,来势之汹涌,人只要受着这股气味,立刻就病如山倒。这种瘴气又叫作瘴母,所有人皆是避恐不及!

中华大地幅员辽阔,所以很多地方都是瘴气横行,广西自古以来有“瘴乡”之称,正如《桂海虞衡志》所说:“瘴,两广惟瘴气桂林无之,自是而南,皆瘴乡矣”。其地理位置气候炎热、多雨潮湿,是导致瘴气的主要原因。所以那儿的人晓起行路,必须饱食;或饮几杯酒,方可以抵抗瘴气,否则触着之后,一定生病。夏天甚热,挥汗如雨,但是居民终不敢解开衣裳,当风取凉,夜间就卧,必定密闭门户。

而此刻随着愈加深入,林子里头也是慢慢结起了一股子瘴气。不过好在张浮生三人好歹是伏羲坊出来的,像这种普通的瘴气自然不会放在心头。张浮生先是取出了事先早有准备槟榔子,几人含入口中后即可胜瘴。罢了,又是从背包后头取出了一瓶粉末,让几人洒在布条上后裹住自己的口鼻,这样一来即使是瘴母也难对几人产生什么大的影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