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历史选择——长征中的红军领袖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6章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此外,毛泽东在长征途中还常常深入部队,调查部队的情绪和想法,与中级军政干部谈话,同普通战士谈心,做思想工作。毛泽东的这些行为,引起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的李德的强烈不满。正如他在《中国纪事》中写道:毛泽东“不顾行军的纪律,一会儿呆在这个军团,一会儿呆在那个军团,目的无非是劝诱军团和师的指挥员和政委接受他的思想。他用这种办法把不稳定的因素带进了领导之中,使它逐渐分裂”。

此话说得一点不假,正是由于战争实践的教育和毛泽东的启发说服工作,党和红军的高级干部首先觉醒,增强了识别错误路线的能力,这就为行军方向的转变提供了有力的基础。

“三人集团”向最高“三人团”发出挑战

长征前夕及长征后一段时间里,中共领导层中的最高“三人团”是权力顶峰的象征,却不是最高权威的象征。

毛泽东、王稼祥和张闻天3人的相互靠拢,逐渐形成“中央队三人集团”。这“中央队三人集团”虽然是松散的,却向博古、李德、周恩来组成的最高“三人团”发出了挑战。

对于这一点,李德在《中国纪事》中是这样回忆的:

在这几次激烈冲突以后(指广昌战役等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争论——本书作者注),大家的情绪至少在表面上平静了一段时期。毛参加军事委员会的会议越来越少了,而在暗中却继续进行着宗派斗争。他把红军政治部主任、政治局和军事委员会委员王稼祥争取了过去,成了他最亲密的同盟者。但是王稼祥由于伤势严重,几乎很少露面;为了抑制体内的弹片所引起的无法忍受的疼痛,他不得不定时服用鸦片。毛泽东、洛甫和王稼祥组成了宗派的政治领导——“中央三人小组”。这个宗派为夺取党和军队的领导权,从这时开始进行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