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兰若蝉声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一章 仇深命贱怨报怨 霾厚雾浓重复重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过生死搏杀,但自年轻时起门派内的交流切磋,两个人也不知道斗了多少次,其间胜胜负负虽然算不清楚,但大约也在五五之数。

  那孙祭酒也是外五门的佼佼者,虽然按规矩没有竞争檀君的资格,但单以剑术论便绝对不在自己之下。

  他们居然同时遭了暗算?

  目击的高家人竟也看不出端倪?

  他心中越想越乱,脚下便又加快了些。

  眼看正要转过一处街角,迎面冲来三人,也是一般行色匆匆。

  那三人生得十分精壮,并排开来便几乎遮住了整条巷子,崔宗伯要是不避,那定是要撞个满怀。

  此时宗伯心中焦急,也不去计较来人为何如此粗鲁,脚步微转,欲从三人缝隙间穿过。

  可对面三人此时也有了动作,一人快步和他交身而过,闪在他的身后,一人侧身一让,还有一人则是后跨一步退开,看上去都是非常谦让。

  可崔宗伯何许人也?

  三人身形一动,他便觉出蹊跷,于是冷哼一声,捋须停步,朗声问道,

  “几位朋友,看上去面生得很。在这里拦住崔某,可有何见教?”

  三人两两互为犄角,将宗伯围在当中。

  方才后退的那人此时正挡在他的面前,闻言微一拱手,

  “崔师兄,在下吕龙驹。这两位是舍弟龙骧,龙駼。今天听说崔府有喜事,兄弟几个是特意赶来递帖献礼的。”

  眼看近了中午,老太爷崔灵和住着龙头拐杖,顶着一头鹤发,劲量伸展着已经微微弯曲的背脊,由崔休扶着颤巍巍地走出内宅,

  “怎么,宗伯还没有回来?”

  “回太爷,这宾客基本都到齐了,老爷却还没回来。

  方才大房的相如老爷已经出去寻了,此时还没有回音。”

  老太爷用拐杖轻轻敲了敲地板,

  “嗯,客人若是到齐了,那就开席,我自会照应着。

  相如侄儿办事稳重。就算宗伯真遇到些麻烦,只要在这洛阳城里,他们二人,也足够应付了!”

  老太爷嘴上虽然这么说,但他已经活到了成精的年纪,吉凶天命,知如五感。

  忽然听见厅中哗声大作,幽然一声长叹,

  “休儿,你去前厅看看,好生安抚客人。

  我有些乏了,先回房歇着,晚膳的时候,再来唤我。”

  崔休听得面色一变,哪儿敢怠慢?

  到前厅一看,果然是相如伯父回来了。

  他双目赤红,泪断两腮,手中捧着一方木匣。

  满堂宾客一片唏嘘,神色尴尬,他便也猜到了端倪。

  还未开口,泪水便已涌了出来,“伯父大人,家父他……”

  “贤侄!

  我方才绕到吕府附近,一个乞儿将我拽住,送来这方木匣。

  贤侄还是自己看吧,一切旦请节哀。”

  盒中盛着崔宗伯的头颅,双目不瞑,怒眉高扬。

  此外另有一张信笺,血书九字:

  睚还以眦,血偿以命——吕。

  崔家忙了半日,本来有下人得了昨夜吕府惨案的消息,但为了不伤喜气,都没有报于老爷公子。

  倒是宾客里有些已经听说的,此时忙将官方的说辞一条条讲来,也有几个武官听同僚谈过现场状况,也纷纷转述。

  崔休听得一边咬牙,一边抹泪,然后逐一谢过宾客,告知今日府上不便,筵席暂缓,过几日少不得还要再请各位过府赔谢。

  这说是赔谢,众人却知道是要等哪白事的请帖,因此除了崔家几房的亲戚,便都一一告辞,不免一番珍重珍重,节哀节哀。

  吕家除了吕文祖,平时并未听说有什么杰出人物,今日却能再洛阳城内狙杀崔氏身份崇极的崔宗伯,是他们平时蓄意隐藏了力量,还是背后另有靠山?

  陷杀吕文祖孙祭酒的又是谁,出于什么目的?

  崔家的人今夜注定不眠,在这洛京之中,又还有多少人陷在这个局中呢?

  宫墙,夕阳,一名华服少年负手傲立,目视远方。

  身后一位银发无须的老者躬着身子,斜搭拂尘,拱手过顶,努力地保持着这个姿势,虽然时不时因为筋骨僵直略微抽搐几下,但却不敢有半句怨言。

  “崔休已经派人来告假了吧?”

  “回太子殿下,是的,尚书省已经批复准假!”

  “很好,那三省的事务现在由谁处理?”

  “回太子殿下,是宋弁和郭祚在负责。”

  “嗯,这两个年轻人还没有派系。借用少傅的名义招徕一下,莫要让他们为北海王所用。”

  “是,太子殿下。”

  “高道悦昨夜如何得了消息,可查到没有?”

  “回太子殿下,这一点老奴也不太清楚。但似乎算计吕文祖的这个局设的十分严谨,恐怕就算高御史不出面,他也是难逃此劫。”

  “听说当年弑君的凶剑也现了身?”

  “回太子殿下。

  是,佩戴凶剑的少年昨夜也受了些伤,被高御史带去了御史台。”

  那少年冷冷一笑,“常侍大人来的时候想来不会毫无准备吧?”

  老者将腰躬得更深了些,“太子殿下。刀剑乃是凶器,老奴不曾随身携带。

  但早些时候确实已托人唤高御史,押了现场一干人在外面候着。

  若是太子殿下要验看那把凶剑,老奴这就唤人奉上来。”

  太子不语,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不多时,便有一个小太监弯腰低头,双手高举,托着一柄长剑快步踱上来,扑通一声跪倒在华服摆下。

  太子取了剑,呛然拔出鞘,夕阳下昏昧不明的光芒瞬间就被剑身吸引,金灿灿地晃得人睁不开眼。

  “果然好剑!嗯,唤高御史来见孤。”

  奉剑来的太监忙唱喏起身,踩着小碎步飞快地倒退出去,双手始终揖向那个高傲少年的背影。

  高御史大步上前,跪地见礼。

  太子殿下却并没有唤他起来,甚至连身子都没有转过来,阴恻恻地问道,

  “吕文祖是受了谁的举报?”

  高道悦觉得情况似乎有些不妙,哪敢有所隐瞒,于是从怀中取出一个字条,高举过顶,

  “太子殿下。

  当日有人在下官案上留了一张字条,却查不出是何人所留。

  下官已经着意问过了下人和差官,无人察觉当日有何异动,未敢随便指证嫌疑。”

  那老太监忙接过纸条,递给太子。

  太子只是斜睨了一眼,只见上面写着:

  武川吕文祖私回京师,设宴结党,暗通外戚,狼子野心。

  太子重重一哼,显然颇为不悦,

  “那你可查到他私回京师的原因?”

  “下官尚未查到。

  吕文祖吕挹尘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