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兰若蝉声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九章 前山佛寺后山观 明有金刚暗有仙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小女子殷色可,师从檀宗盖坤。

  见过大师,见过小龙王。”

  殷色可虽是一身素色缁衣,却掩不住眉目间的风情万种。

  这娇怯怯地柳腰一折,盈盈拜下,山岚微送,焉知古井不兴波?

  元法僧把脑壳一拍,

  “嘿,将这样一位沙弥尼送进寺来,怕不要扰了僧众修行?”

  宝念大师双眸空灵,并不为所动。

  只是听得元法僧一说,随口叹道,

  “在这山中修行的比丘尼数以百计。

  沙门三宝也掩不住皮相婀娜者,并不多她一人。

  若是你见过在后山庵内清修的比丘尼统僧芝大师,就不会如此少见多怪了。”

  比丘尼统,那就是管尼姑的官咯?

  得知此山兰若还有尼庵,元法僧不禁来了兴趣,追问道,

  “哦?后山有处尼庵?大师可否择日带我去参拜一番?”

  宝念宣了一声佛号,摇了摇头,

  “那里是比丘禁地,你若是敢去,可莫要被觉法大师打断了腿。”

  “觉法?弥勒堂那个首座?他很厉害么?”

  “厉害么?法僧,你认为贫道的金刚手如何?”

  “哎呦,大师,我这点微末道行都是大师您传的。

  您这样问,可是要消遣弟子么?”

  “贫道只是想告诉你,以贫道这身微末道行,根本无法伤及觉法分毫。

  他兼修波斯陆压,天竺姚家,象雄辛尧诸宗,

  入华后又苦研道宗剑法,于武学一道之博达乃是我生平仅见。

  只是觉法潜心佛武,不曾出世,世间不著其名。

  但在我看来,天下或可与之一争者,唯华阳先生而已。”

  “什么!”华阳先生在中原武林的地位,无人可触项背。

  传说当年西宗宗主马喆先单剑闯中原,挑战四宗好手无往不利,自以为天下无敌。

  于是欲遍约五剑派宗主相聚华山,论剑称尊。

  不想闭门宴上陶弘景一剑破西宗,马喆先因此让去宗主之位,从此隐居不出。

  当时在场的诸宗主刘昶,庆易寒,卞无双都为此一剑所折,自此甘执后辈礼于陶弘景。

  多年后马喆先低调出世,认为已寻到了那一剑的破法,来向刘昶印证,

  才有了斩蛇山庄庄主重伤,世子主事,马喆先应诺委身凶奴这一连串的后事。

  刘昶,马喆先这些人的剑术,可谓如高山令人仰止,

  但若把华阳先生陶宏景一起拉进来比,那就得攀上了青天才够得着啊。

  而眼前这位沙门大师,竟然另指了一位天人,

  除非说者的本事能及得上斩蛇山庄庄主,凶奴穷奇这样的人物,否则那不是井蛙论天吗?

  祖暅之胸有城府,行事稳重,按理说本不该被人看破心念,

  可是对方小觑的就是自己的老师啊,于是那不以为然的神色也不小心挂了相。

  其他四位毛货,那就更不用说了。

  可是元法僧摸摸光头,居然不像有任何怀疑的样子,

  “大师既然这样说,这样说。

  那有时间我倒要去向他请教请教了。”

  元法僧如果说是请教,那就真的是请教。

  他要是想找人不痛快,绝对不会用这么漂亮的借口来代替,那措辞一定会更让你不痛快。

  祖暅之听着也奇怪啊,望着宝念大师如飘来般倏然飘去的背影,

  难道说,此人也是一方宗主级别的高手?

  他只能把疑问的目光转向大哥。

  “二弟,毋需多疑。

  单以剑术论,宝念大师自然不如你三哥的师傅,

  但放手相搏,胜负也在伯仲之间。

  这两位前辈都曾指点过大哥功夫,大哥不会偏袒,更不会掂量不出分寸。”

  三哥的师傅,哦,就那不就是穷奇马喆先?

  这么一说,暅之倒也信了几成,

  想想师傅性情淡薄,也不会真的去计较什么天下第一的虚名,便转了话题,

  “大哥,没想到你也是风月雅人。一听到尼庵,便来了兴致。”

  暅之这随口一提,本就是有话没话地打趣,可是元法僧的反应却非常奇怪。

  他听闻尼庵这两个字,锁紧了眉头半晌无语,又警惕地向四下望了望,才对众人道,

  “走,我们回房再聊。”

  众人见他慎重,也不多问,

  先随他快步回到僧舍,掩好门窗,围桌而坐。

  元法僧这才开口道,

  “这次魏王把我们安排到兰若寺,本是有两个目的。

  第一件大概庆弟已经对你们说了,太子谋反,其后必有势力。

  上次你们在报德寺见到的尔朱新兴,魏王早看出他是太子眼线,于是将他也派到了兰若寺兽苑。

  兰若寺是京城一日路程内最适合潜伏,打探消息,逃避盘查,随意来去不被察觉的所在。

  魏王以为太子势力在此必有蛰伏,而且势力可能还不小,

  因此希望我们可以顺着尔朱新兴这根藤,摸一颗大瓜。”

  说完这段,元法僧又顿了顿,蹙了半天眉毛,终于相似做出什么重大决定一般,继续讲了下去,

  “另外还有一件事情,本是我元家的家事,

  也是一桩极大的隐秘,本不方便说于诸兄妹。

  不是为兄不信你们,是你们知道以后会多担许多不必要的风险。

  不过这件事情一旦查出结果,估计也很难再瞒住世人。

  今日宝念大师又说得那般艰难,我便不怕说与各位,希望大家也能助我一臂之力。

  嗯,魏王怀疑,怀疑太皇太后她老人家没有死。”

  众人一片惊讶之色,但又极力压抑着不敢叫出声来。

  冯太后,确切地说应该是当朝太皇太后,只是民间称冯太后更为简练习惯。

  那可是一位传奇人物。

  她生于燕皇世家,知书达理,识礼通政,辅佐三朝,垂帘两代。

  她如果还活着,只要还有口气在,无论以何等身份何等方式活着,

  以她的地位人脉,那依然是动动手指朝野上下都要颤三颤呐。

  元法僧早就料到诸人的反应,继续解释道,

  “魏王疑心大常侍苻承祖用调包计诈称太后已死,助她金蝉脱壳,逃离深宫。

  冯太后不过花甲之年,身体精神依旧健旺,临终前从容下懿旨要求简葬,却莫名染恶疮暴卒,面目皆非,实在令人生疑。

  若魏王揣测不差,她最可能的去处,便也在这少室山中。

  可是就在魏王着手调查苻承祖的时候,他也离奇身亡。

  而且是因为误杀宫女畏罪出逃,坠落山崖,连尸首都寻不到。

  冯太后笃信佛法,藏在这少室山中最合她性情。

  故而魏王着我留意一下这里的比丘尼,看看是否可以寻得些线索。

  在事实查明前,不可调用任何朝廷的力量,以防太子党或代地贵族知晓,起意裹挟太后。

  太后本就恋旧,对今上南迁从汉俗的举措称不上完全赞同,只是也并未直言反对而已。

  她避世隐遁,未尝不是因为新旧两派朝争让她实在左右为难。

  但如果太后被代地那些白发王族利用亲情裹挟,那就很难揣测会不会做出不利于今上的表态了。

  但是魏王又着实想念太后,希望真的有再见之期,因此必须做第一个找到她的人。

  今天听到宝念大师提起后山尼庵如此神秘,说不得也是要探上一探。

  但是仅凭大哥一人之力,料来是很难找到机会的,所以,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