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借来僧袍张和尚王丽英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借来03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刻,一贯倡导的那个没有错一点使不上劲了。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什么贷款部,什么对公,什么个人,这些词是第一次听到,在少林寺,在师傅面前,即使嘴皮子不是最利索的一个也不算拙嘴笨舌的一个。在这里,不知道说什么好。我来贷款没有错吧,银行有钱没有错吧,我跟银行借钱也没有错吧。话到嘴边又说不出来。自己一套口头禅在寺庙管用,在银行不管用。路数不对,怎么办。有人上楼,有人下楼,上楼的时候,那人愁容满面,下楼的时候,那人喜上眉梢,喜笑颜开,像怒放的鲜花。转身,他发现自己是孤家寡人一个,不知道什么时候,漂亮女孩不在身边了。看看去,不能白来一趟。噌,噌,他上楼。抵押贷款顾名思义要抵押物,我有抵押物还找你干吗,这不是锦上添花吗,不需要锦上添花,我要的是雪中送炭。你说企业贷款要预约,我还没有承包了,哪里来的企业啊。

在二楼中间有不带靠背的长沙发,黑色皮面,貌似非常柔软。装模作样,若无其事,他上前一步,坐下。在低矮的柜台里面,工作人员埋头填单子,敲章,干完上一单,接着干下一单。在低矮柜台外面,顾客低头填单子,敲章,一单又一单。他起身,下楼,离开银行。

碰了一鼻子灰的他回到寺庙。在门口,买了二馒头,挑在指头上,摇摇晃晃回宿舍。

推门,进屋,扔下馒头和小包,倒在床上,他迷迷糊糊睡着了。

他来到一个广场,坐在那里,一个人坐在那里。来来往往的人很多,从他面前走过,今天已经是夏天,昨天是夏至节。他没有穿袈裟,上衣穿的是黄体恤衫。开始有人议论,说他是一个不怎么守规矩的和尚,那是几个月前,慢慢人们就习惯了,不再议论。他来到这个寺已经整整八十天了,这八十天是怎么度过的,有个孩子经常来到他住的地方,和他聊天。今天孩子没有来,有个孩子在跟前热闹许多,没有孩子在这里,非常寂寞。他独自一个人在屋子里觉得无聊,走出屋子,来到寺前广场,独自一个人坐在那里,已经几个小时了。

寺里的草按照人们的要求生长,一大片的草刚刚被割草机修剪过。草是这样,树更是如此。他也在草坪上忙,不是操控那台叫起来像黄蜂的割草机,而是在锯树。从他身边过的人都要抬头看看,人们害怕天上会掉下被锯掉的枝桠。

张师父,你下来吧,孩子在树底叫他。

什么事,就要完事了。王大鹏,你能不能帮我把那把大锯递一下。张和尚说。

和尚把绳子放下去,他把自己的两条腿岔开,骑在树干上,俯视地面。

是不是那把。孩子问。

不是

那边的那把。孩子问

对,就是它。最大的。和尚说。

天空洒下雨点,在地上变成一个一个圆圆的圈。有人打着雨伞从他们面前走过,这些人也住在寺里的。这些人认识孩子,和孩子打招呼。一个居民和和尚混住在一起的小区。三层的楼房有四橦,住楼房里的居民开着小汽车去上班。平房就在大门口,进门就是一排平房。中央那间比其他的都高,就是大雄宝殿。张和尚就住在大雄宝殿的后面,孩子住在前面。在平房和楼房之间是草坪。水泥路路边有路灯,路灯在树和树之间。

王大鹏,今年15岁。家长送他来的时候,还是学龄前儿童。他不是天天在这里,只是每年的两个假期才来这里。有时候,星期天也跑到寺里来,找和尚聊天,在寺里吃住。寺是宗教场所,但是和社会上的单位没有什么区别。寺有收入和开支。在王大鹏的心里,这里就是天堂,他不知道寺有多少收入,有那些开支。他也从来没有问过父亲,有没有向寺里交费用。

张和尚还没有领过津贴,据说,有津贴的,其他和尚在领取。他没有问主持,觉得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