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借来僧袍张和尚王丽英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借来26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借来僧袍26

里像藏着几匹奔腾的野马,他抬臂,摘下一束玉米瓣,扔进破簸箕,转身,问:你是不是喜欢张寡妇。

在犄角旮旯拐弯处,弟弟,哥哥和电线杆子站在一起,

眼眶里像有几个熊熊燃烧的火把,四弟点点头,没有说什么。

以调侃口吻,问:到什么程度了。

嘿,弟弟笑,说:爸爸妈妈反对我们在一起,就拿这次当保姆的事情来说吧,我已经答应人家了。

哥哥伸手,张开五指,说:恐怕已经夸下海口了,不知道如何收场了吧。

面露不好意思神色,四弟欲言又止,点点头。

哥哥问:我尽量说服妈妈,兑现你对张寡妇的承诺。我问你,你是倒插门呢,还是娶回家。

弟弟脱口而出,说:怎么都行。倒插门,还是娶回家,就这一点,爸爸妈妈倒没有说什么。

哥哥说:我知道了。我会说服爸爸妈妈的,给我一点时间。你别急,饭一口一口吃。心急吃不得热豆腐。

呵呵,弟弟苦着脸,摇摇头,说:还急啊,快四十了。哥哥,你能不能给个痛快话,行,还是不行,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

哥哥调侃说:这么多年都过来了,也不在乎这一时半会了。听哥的,一步一步来,先让张寡妇当上保姆,这样就有机会接触咱爸妈,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嘛,你懂的。

弟弟扭头,蹲下,系鞋带。

像有小猫在抓似的,心都焦了,那颗已经憔悴的心快要碎了,提到嗓子眼不止一回,即使慎之又慎也抵不过几个臭钱。让哥哥马上答应,让张寡妇照顾张得。根本不关妈妈的事。没有妈妈阻拦,哥哥早下决定了。在他看来,用不用张寡妇,哥哥一句话的事情,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干净利落。什么说服妈妈,那是借口。哥哥表明态度了,妈妈还能说什么。从招工角度看,妈妈和张寡妇公平竞争,一个保姆岗位,两个人应聘。作为用人单位的哥哥会选择谁。那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不言自明,在四弟看来,从技术层面看,张寡妇胜出一筹。四弟想不通,为什么哥哥总是这么扭扭捏捏的。弟弟和父母亲的关系不冷不热,曾经一度紧张,因为门前屋后的那几棵树的所有权。树是父亲种的,种下去的时候是幼苗,几年之后,树苗长成参天大树了。树大遮掩阳光,趁父亲不在家的时候,四弟把它们砍掉卖了。父亲为此非常生气,找弟弟理论。无果。生活,离不开人,人,离不开生活。有唇齿相依,也有锅沿马勺。生活,除了开门七件事之外,还有这样那样的感情纠葛,一枝一叶总关情。说大了,就是侵犯主权,说小一点,就是侵犯利益权益。都说谁投资谁受益,但是,在亲人或者家人之间未必适用。在几代人之间,在血脉相连的成员之间,在大家庭中,宗教比法律管用。或者说,法律管用,宗教更管用。即使已经独立各顾各的了也总有一些牵扯在里头。两老就是众多牵扯之一。都说家中一老是个宝,父母都在的话,更是宝中宝,都说只有失去的时候才会珍惜,失去了就再也没有了。事实上,这些道理不难懂,四弟也懂。

即使不懂也是鬼迷心窍。

知道弟弟心思,理解弟弟的难处,设身处地想,换位思考说。帮助弟弟等于帮助哥哥,方便四弟等于方便哥哥,即使帮助四弟也不等于得罪妈妈。妈妈,虽然年纪大了,但是头脑非常清醒。四弟和妈妈都不是省油的灯,说一套做一套。即使说一套做一套也不可能霸王强上弓的。尤其对妈妈来说。如果妈妈不点头,哥哥就不会用张寡妇。其实,妈妈不是不同意,而是只是担心。莫名其妙的担心,说到底妈妈存在一块心病,除了儿行千里母担忧之外。还有对寡妇的成见或者偏见,认为寡妇不吉利。哥哥知道,心病要用心药医。张和尚还是有底气的,而且很足,因为妻子走的时候撂下话了,有了妻子的那句话,有没有什么办不成的事。妻子的那番话,犹如最高指示,是指路明灯。哥哥嘴角露出一丝微笑,转身进屋。走二步,扭头,说:回去吧,等我的好消息。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