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借来僧袍张和尚王丽英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借来38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样吧,你也别在这里磨嘴皮子了,自己看着办,适当提一点价吧。

噌,张和尚站起来,说:谢谢领导支持。

副院长努努嘴,说:眼力见不错,那花瓶我喜欢,我留下,多少钱。

张和尚摆摆手,说:一点意思,什么钱不钱的。

副院长神情严肃地说:要么留下一个卡号,要么把花瓶拿走。

张和尚抽笔,趴在桌子上写卡号,写完离开办公室。

跑步奔食堂,在路上,去食堂的,三三两两,拎着塑料袋回宿舍的,擦肩而过。张和尚不止一次参加毕业晚会,学生走出校园,成为社会建设者。孩子都是父母亲生的,父母亲的宝贝疙瘩,为了求学,才背井离乡,不说学到什么,不说学了有没有用,就说在这里的几年吧,吃喝拉撒睡,都离不开张和尚。孩子,走了一茬,又来一茬,就像地里的庄稼,长了收,收了又种,像稻麦,每个孩子都是革命的种子,发芽出苗,最后长成材。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成才也好,成仁也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经历。经历几年,底气足了一些。看见这些学生,就想起当年的和尚,身上有他们一样的影子或者他们身上有张和尚的影子,西京毕业之后,回到少林寺,结束学生生活。承包食堂之后,又跟学生在一起,想起往事,五味俱全。他想不涨,将心比心,涨了对不起孩子。站在食堂门口,像泥塑木雕,涨价意味着不少学生吃不上肉。等等吧,过来午饭,不,过了晚饭。凡是有点良心的商人,即使亏本也不能涨价。他不是开发商,而是和尚。开发商想涨就涨,一天一个价,他不是领导,而是和尚,学校在收这个那个费。他不是医生,而是和尚,治感冒要大几百,动手术则漫天要价天价医药费。张和尚颤抖了,他杵在门口,像电线杆子一样,厨师都下班了,他站在那里。他想大喊,想告诉孩子,赶紧买,多买一点,今天多买一点,明天就买不到这个价格了。他盈满了泪水,吧嗒,眼泪往下掉。像断线的珍珠一样。明天涨价,一些孩子就会与肉绝缘。连青菜都涨价,涨价对菜农有利,可是偏偏不是。菜农没有得到好处,菜都烂在地里,菜都在喂猪,一边是菜价大涨,一边是菜卖不出去喂猪。一边房子空着,一边房价大涨,怪事多了去,都是天之骄子,沦落到这步田地,谁都不愿意。不是专家,而是群众。都是蚁族,说话分量不够,为生活打拼。都有难处。每根神经为涨价牵动,无可奈何花落去。谁在涨价中获利,涨价动了谁的奶酪,他没有在涨价中获利,不但没有获利,而且还在亏损。摇摇头,苦笑,自言自语: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还想这么多。谁来拯救学生?谁给学生补贴?

秋,叶子掉地下,枯黄的叶子飘飘洒洒,像蝴蝶,像风筝,像雪花,顶着片片落叶,踩在落叶铺就的地毯上,不远处,有学生在聊,三三两两,工人在打扫,他转身,进屋,匆匆的。

通向食堂的那段路不是很长,也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