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千华之朔北烟云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迷津可点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几天后,宁海“首乌精”之事传遍了整个台州府,甚至宁波府。这一传二,二传三,越传越邪乎。几年后,此事渐渐淡却,偶有听人提起,已是茶余饭后之际。

一日天朗气清,只见一群妇人晒着太阳,围坐闲聊,一妇人可怜道:“赵家独子彦卿真是可怜啊,父亲早逝,母子俩相依为命。刚娶上媳妇,也没过几天好日子,家里就出了那么大的事。只怕他母亲熬不过这个冬了,真是可怜啊。”另一妇人可怜道:“这孩子从小心地善良,还记得那个首乌精不,要不是这孩子求情,那道士也不会度它。”她祈祷着:“老天爷保佑,保佑他们母子吧。”

赵彦卿家境贫苦,住于宁海城西,不识一字,但为人老实,人品一流。彦卿平日在家务农,给东家种着几亩地,一年下来也够吃穿,余暇之际便会上山砍些木柴,送至城西的霁月酒楼增添些家用。

城西,“李郎中,怎么样了?”彦卿皱着眉,李郎中轻轻摇头:“彦卿啊,借一步说话吧。”

屋外,李郎中欲言又止,彦卿问道:“李郎中,有什么话您就直说吧。”李郎中缓声道:“彦卿啊,同他们的诊论是一致的,你母亲确实得了天疱疮。”他解释道:“常年的积劳所致,上了年数,经脉不顺,积毒难排,才会……”赵彦清眉头紧皱,李郎中无奈道:“在宁海,没人治得了这病,你……你还是准备准备后事吧。”赵彦卿如遇晴天霹雳,急忙跪下求情:“李郎中,你一定要救救我娘啊!她苦了那么多年……我……我没让她享过一天的福,李郎中!你一定要救救我娘啊!”李郎中急忙扶起他:“彦卿!别这样,你先起来。”对着泪流满面的彦卿,李郎中一筹莫展:“彦清,不是我不肯帮你,是我真的无能为力。得了这个病就是要去见阎王了啊!彦卿啊,你听我说,听我说。”赵彦清只是流泪,李郎中沉声道:“我给你开个方子,兴许能缓解你母亲的痛苦。这阵子,多陪陪你母亲,也算是尽心尽孝了。”他亦泪光闪烁:“彦清,恕我无能。”随后拍了拍赵彦清的肩:“别太伤心,让你母亲看到了不好。”

李郎中离开了,彦卿独自坐于屋内,他望向桌边的药方,泪水不断,不敢泣出一丝声响。

一日,霁月楼。赵彦卿送完松柴,刚欲离开,只见大堂一客桌上围满了人,他甚是好奇,上前一瞧。一壮汉满脸麻子,神神叨叨着:“我瞧得仔细,那地方只有神仙去得……”一书生道:“据我所知,兄台在三门海上之所见,乃是‘海市’。宋朝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有云:‘登州海中时有云气,为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历历可睹。’兄台真是好运气啊。”这时一老人回忆道:“我曾听老辈人讲起,这海市只能见着,却寻不得,因为那是神仙住的地儿。”书生应声道:“可不是嘛,据说海市之景,尽归于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岛。”他羡然一笑:“只有得道之人才方可去得。听说仙岛上有繁华富丽的天府宫殿,也有悠然宁静的世外桃源。当年秦皇东渡求仙,就是寻这三座仙山,求取长生不老药。”只闻壮汉一笑:“你个书生,还谈论起秦始皇了,这世上哪里有什么长生不老的药,就连治百病的药我都没见过,老百姓比不得帝王将相,只求太太平平多活个几年,各位说是不是啊,哈哈哈!”众人听完,皆开怀大笑起来。

这时,人群中,一头带斗笠的男子缓缓道:“不瞒各位,我还真知道一种包治百病的灵药。”见无人搭话,赵彦卿随即问道:“这位兄台,真有此药?”戴斗笠的男子回道:“兄台可去过白溪?”赵彦清摇摇头:“白溪在哪里?”只见书生拉长了声:“不就在娄家村附近嘛,深山老坳,哪有什么灵药啊。”

“在下姓傅名志,正是娄家村村民。各位是否还记得,几年前,城西鼓楼,首乌精之事?”傅志环视四周,诧异道:“难道,各位都不记得了?”只闻壮汉一笑:“这事儿,宁海谁人不知啊。”傅志轻轻一拍桌:“那好。据说当年道士救下首乌精后啊,并未离开宁海。而是将‘道行尽失’的首乌精带往一(凝聚了天地精华)洞天福地休养生息。这地方,就在白溪。而首乌精所在的洞天福地,就有包治百病的灵药。”他微微皱眉:“说来也怪,近几年,白溪峡谷里常现怪事,常见五彩霞光,据说霞光所在处就是那洞天福地,就有灵药。”赵彦清问道:“原来是这样。那有人进得峡谷,取到过灵药吗?”傅志摇摇头:“据说首乌精虽被道士所救,可对当年之事依旧耿耿于怀,所以没人敢进去看个究竟,生怕被那首乌精给害了。”众人听罢,纷纷觉得无趣,书生笑道:“兄台所言竟与那海市一般,我还以为兄台亲眼见过灵药,哈哈哈!”众人皆大笑,赵彦卿却匆匆问道:“这位兄台,兄台能否带我去白溪峡谷?”众人见状,只觉彦卿在开玩笑。

当晚,赵彦卿在家中招待了傅志。打理好家中琐事,嘱咐好妻子,第二日便同傅志前往白溪。

白溪峡谷附近,傅志再三劝道:“赵兄,你是个孝子。可是……你要三思啊。前面有什么,谁也不清楚。”赵彦卿目光坚毅:“事到如今,我顾不得这些了。傅兄,我心意已决。”两人于峡谷入口别过,只见彦卿独自朝峡谷深处走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