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千华之朔北烟云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兵家谋略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朝廷对咽喉处的大藤峡缺乏直接有效的控制。土司的东扩,不仅与当地官员勾结,各方大肆贩卖私盐从中获得暴利,使得西江流域始终无法成为两广军事财政收入的主要地区。(正德年间,朝廷对两广地区的私盐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查盘镇压,可指标不治本,土司、官员勾结私盐贩子依旧严重。人心(特权阶级的贪婪)如此,广西焉能不乱!)”他总结道:“军事受制于经济,如此循环往复,只会陷入泥潭之中。”朱邦苎收起叹息,望着远处的苍山:“人心如此,历朝历代不曾更改。”

“王爷,如此美景,何不聊些痛快之事!”江传仁指向远处山峦:“素闻靖江王陵坐落于一卧佛之下,如此风水宝地真是难寻。今日终于有幸得见……”朱邦苎笑道:“将军,等暮春三月,尧山之上更是一片杜鹃花海……”

嘉靖十七年,越南国莫登庸父子篡位称制,勾结广西土官翻盘朝廷。两广总兵仇鸾、兵部尚书毛伯温率部征安南。此次朝廷采用了翁万达“重兵威慑,抚剿兼施,迫其乞降”之策,成功策反已叛土司,兵不血刃乞降莫登庸。同年,翁万达、田汝成等率兵打破大藤峡,瑶乱不再,地方官员倒卖私盐之象暂有收敛。

此次出兵征伐瑶乱,徐盛亦在行军队中。在第四次围剿作战中,徐盛被调至郑关部队,隶属骑兵。

两军厮杀,战事过半,只见瑶寇退败而走。此时,杀红眼的徐盛正欲乘胜追击,却被郑关制止:“徐盛,莫追!”徐盛咬着牙,恶狠狠地盯着窜逃的瑶寇,不禁急道:“这么好的战机,为什么?”郑关拉住缰绳,躁动马匹瞬间温顺起来:“瑶寇诡谲奸诈,切莫大意。”随后下马,指着前方:“你仔细看,退兵乱中有序,实乃佯败。瑶寇想诱使我军脱离阵地,追入密林,从而将我军分割包围。”郑关身旁,一副将道:“将军英明,此次围剿,我军兵力有限。如若中计,恐被敌军围而尽歼。”徐盛封刀入鞘,抹了抹脸:“还以为是作鸟兽散,险些中计。”郑关转过身:“敌人既然有备而来,我们不妨将计就计。”

第二日,一道冷光出鞘:“徐盛,你且穿上我这身铠甲,领一千精锐轻兵,杀入匪窝。切勿恋战,适时佯装败走,诱敌朝青露峰方向而来。切记,败走之际,弃掉所有兵械器具。”徐盛领命,即刻领兵杀去。郑关身边,一副将问道:“将军,若是敌军不来,我们该如何?”郑关笑了笑,自信道:“敌军必来!”

大藤峡,山高地险,古往今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前三次围剿,郑关皆以失败告终,可他心里明白,寇军虽狡诈,毕竟是由一群乌合之众汇聚而成,若能引出龟缩于峡内的寇兵主力,烧起粮草,围剿便可事半功倍。而前几次对战,连吃胜仗的寇军,已滋生骄纵之气。寇军匪首张达一向骄傲轻敌。此次出兵前,郑关早早放出风声,扬言明军主力前来剿匪,他又让徐盛佯装剿寇统领,中计败走。所以,郑关深信张达必会“捉住”战机,下令追杀明军主力。

徐盛领兵杀至峡口,只见一排排暗箭飞来,随后冲出一股寇军,厮杀而来。佯装重创的明军,丢盔弃甲而走,身后传来寇军一阵阵示威呐喊之声。此时,只闻逃跑的明军兵卒喊道:“郑将军中箭了!郑将军中箭了!”张达闻声,早已心痒难耐,热血上涌,便传令寇军大肆出峡,追击明军。

寇军一路气势汹汹,过弩滩而来,追至青露峰之际,只见郑关率领着一支明军从两侧杀来。原来,郑关早已命令一支四百人的部队突袭到寇军后方,截断了寇军后路,直捣寇军粮仓,火烧军营;又命一支四百人的骑兵部队插入寇军主力,将寇军主力分割成两支孤立的部队,随后侧翼之军开始尽情绞杀。寇军遭伏后乱成一团,皆往碧滩都城败走,张达在乱军中,被砍断了一只手。

徐盛欲乘胜追击时,郑关又制止道:“穷寇莫追!”徐盛下马:“将军!又是为何?”郑关道:“《孙子》有云:穷寇勿追,此用兵之法也。”徐盛气喘吁吁,郑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