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千华之朔北烟云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逍遥台 剑舞坪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人生一世,草木一春。谁能要求别人一辈子守在身边,世事无常,不过如此……《青山引》

众人复行良久,前方又起云雾,薄而缥缈,又闻阵阵猿啼,空山更幽。

“快看,是仙鹤!”三娘抬起头,目光紧随仙鹤:“好漂亮呀!”几人穿过一座石桥,绕过一处飞瀑奇岩,复行百米后,不禁豁然开朗,终于登顶天水峰。

天水峰南有一道观,名曰“小庄观”,众人又朝“小庄观”而去。

迎面,山门牌楼雄伟大气,阳光轻轻洒下,“小庄观”三字刻在正中,闪耀着金光。

“这小庄观,一点都不小。”三娘喃喃道:“好气派啊!”穿过山门,前方汉白石阶铺地,七为一组,足有九九八十一层,松柏修竹沿阶,无尽苍桑。众人沿阶而上,许久方登于道场。回首眺望,天光云海,千丈幽远,只觉尘世浮于脚下,万物尽显渺小;抬头望去,长空如洗,湛蓝澄澈,广袤无边。

众人往观内走去,更见一片洞天,只见四周殿宇雄峙。细细瞧来,整个道观立为八卦格局,七座殿宇皆位于卦象之位,太极道盘化作道场。每座殿宇前皆俯卧着一瑞兽。最高那座殿宇,高逾十丈,殿顶金光山腰,极尽辉煌,殿前一高逾三丈的青石长碑挺拔耸立,“天地”两字浮刻在上,巨鼎焚香,浩然正气。三娘举目仰观,不禁叹道:“果真仙境!”

可偌大的道观,却空空无人,让人深感奇怪。众人来至“天地”碑前,才见一小道士手握条帚,正悠然扫地。

瑞鹤轻袭,幽然长鸣,小道士抬起头,不禁微微一笑。就在这时,小道士面前忽现一女子脸庞,他一惊,往后退了一大步。只见三娘对他做了个鬼脸:“小道长,怎么就你一个人呀?”小道士继续往后一退,缓缓道:“师傅,还有师兄们都在逍遥台。”三娘疑惑:“逍遥台?”小道士道:“嗯,师兄们都在逍遥台比试武艺呢。”三娘问:“赢了会如何?”小道士摇摇头,三娘又问:“那小道长,逍遥台要怎么走呀?”小道士指向西南:“从那儿穿过去便是……”

众人来至逍遥台,只见逍遥台四周围满了道士,男男女女,青衣白纱,井然伫立。逍遥台正中,立有一方石雕巨剑,箭身刻有两段道家典文。(《老子》有云: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庄子》有云:何谓道?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台上,只见两个道士正在持剑而试。

逍遥台,亦名“凌波剑台”,乃是小庄观内众弟子切磋武艺研习剑术之地。每十年,观内都会举行一次会武,会武没有输赢之说,更无高低之分。

三娘问道一道姑:“没有输赢之分?如何使得?”道姑回道:“输赢有道,全在人心。”三娘似懂非懂,又问:“那这场会武,亦无名次高低?”道姑点点头,三娘不禁诧异:“真是奇怪。”

片刻后,逍遥台内,只见一长眉道士举起手中之剑(此人乃是小庄观之观主):“此乃汉文帝所铸‘问天剑’……此剑倾赠有缘人……今日只论剑法,谁若以剑术胜我,从今往后,此剑便由他来执掌……”话音刚落,只见几个青年道士跃上剑台。迎风会武,只见青年道士被长眉道长一一破招,几轮下来,无人再敢挑战。

台下,只见巴图称赞道:“老道士真是好功夫。”章涵道:“这些年轻道士怎会是他的对手。”徐盛道:“剑气千幻,剑招万变,究其目的只为取胜。可是,世人只知研习剑术,却不知如何用之。这些小道士不懂剑术精密,自然无法取胜。”三娘望着徐盛:“徐大木头,你挺懂的嘛。”徐盛指道:“你们看,这些道士所使剑招,已然自成一派。再看道主,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