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我就是宝藏男孩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31 美滋滋的的李老汉(求收藏推荐)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今天是农历二十九,榆树镇赶大集的日子。

  榆树镇每逢农历三六九大集,这是很久以前留下来的传统,没人知道起于何时,也不知道这种传统还能延续多久。

  这两年乡里的青壮年劳动力能出去的都出去了,都想在外面挣大钱,在家种一辈子地能有什么出息。

  来赶集的基本都是榆树镇的乡里人,老头老太太居多。老太太们挎着自家的一篮子鸡蛋,或者捉一两只鸡啊鹅什么的到集市上卖掉。

  然后去买点针头线脑什么的,或者是一把铲子,一个盆,剩下的钱给家里的小孙孙或者孙女买点零嘴。

  有手艺的老头子则带着自己做的座椅板凳,篮子筐子来换几个烟酒钱,现在虽说吃穿不愁,但是零用的钱还是有点紧巴巴的。

  李老汉就是其中一个,他自少年时就跟着父亲做竹编,靠这门手艺和家里的几亩田地,修了房成了亲,养活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这辈也就这么平平安安的过去了,庄稼人也就求个平平安安,这样挺好。

  河边的一排榆树已经开始抽条,用不了几天,就会把这河边的街道笼罩的影影绰绰。

  往日里赶场都是坐在河边大榆树下的石条上,和经常来赶场的老伙计一起抽着烟锅袋,一边闲聊一边等着生意上门。

  今天和往常有点不一样,河边茶水铺子的老板辛老头端了个小竹凳子放在他们几人中间,上面摆着几杯热腾腾的绿茶。往日里辛老头子可是不会出来陪他们讲古的,他自己有生意要做,没空跟他们闲扯。

  一群头发胡子花白的老头子们正围坐在骟猪匠王老头的周围,王老头手握一本书,抑扬顿挫的念给大家听。

  王老头是骟猪匠不假,可人家小时候家境殷实,是正正经经读过书的人,只是后来世道不好,读书人不太受待见。就学了骟猪这门手艺,勉强混口饭吃。即使现在王家已经大翻身,可是这门手艺还是丢不掉,就爱听那一刀下去,小猪“吱吱”的哀嚎声。

  。。。

  一小时前。

  李老汉挑着筐子提心吊胆的走进了榆树镇邮政所。

  怀里揣着一本薄薄的小册子,这是外孙王小小留在他家的。怎么也不敢相信还在上初二的小外孙能凭着这个小册子上的几页字就换回来五百多块钱。要知道,家里一头养了一年的大肥猪也卖不了这么多钱。

  就算他那顶聪明的在城里读高中的亲孙子,这么多年写了那么多字,咋没见他往回拿一分钱呢。

  李老汉自从那晚拿到钱就感觉烫手,又不敢在村里找人问。

  村里都是熟人,万一这钱来路不正。他李老头反正没几天活头了,丢人无所谓,可小外孙还在上初中呢,这一辈字咋抬头做人?说不定以后连个媳妇都娶不上。

  也不敢让二儿子去学校问老师,咋能让老师知道呢,外孙还要在人家手底下读书呢。

  既然外孙说钱是从这邮政所取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