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三国从培养奉先开始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一章:张太守的家没了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翌日,雁门郡屯兵校场。

  张纯拉着董卓和吕英两人,正在举办交接手续。

  一共三万人马,张纯毫不吝啬的交予了吕英一万五的步兵外加两千乌桓突骑,可以说是倾囊相助。

  张纯此时心里其实还得意的紧,因为董卓一早便留下了、一份书信,上面是言辞恳切、请求张纯出兵的文书。

  其中还有一段小插曲,当时董卓书信时,因为董卓毕竟是个重武轻文的武夫,也不知道他是真混还是假混,按照董卓的意思,文章就是直接切入主题,他大笔一挥,大体意思就是:

  张太守,鲜卑无耻,我们干他娘的!出兵!跟我上。

  意思是没错!但是这怎么说这也拿不上台面啊!

  所以,在张纯的强烈要求下,吕英无奈的代笔书信。

  在张纯看来,如果此番出征顺利,那么就是他张纯自发性的主动出兵相助,毕竟前任太守宿祥在被鲜卑首领檀石槐骚扰的不胜其烦时,也曾出兵扫荡,只是败多胜少而已,这都没听说过朝廷谁指责这是擅自开战。

  这就是边疆郡地特有的权限,发动对外的扫荡和反击是无须单独再禀告中央的,毕竟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是自古以来的道理。

  极端的时候,太守一个人就有权利率兵倾巢而出。

  当然,这有一个前提。

  那就是你要出兵或者反击,你只能动用自己的力量,不可能让中央对你进行任何支援,无论是军事力量,还是后勤储备。

  否则,你就只能老老实实上书,请朝廷开会讨论一下,然后经过天子批准,再等结果了。

  这当然是一条赚军功的好路子,不过也需要你有相当的魄力!因为,只要出兵,所有的后果都是你单独负责。

  就因为这样的规矩,张纯作为一个老硬币,集合了太守府上的狗头军师们,自然就想出了如下的计策:

  首先,我张纯不是怕死没死,是要坐镇后方,保护雁门郡人民,防止敌人偷家!我是肯定不会亲上战场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