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西楚霸王宋武项羽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4章 珠联璧合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荀子需要宋武承诺照顾荀姬,可宋武最想要的是超越五德、阴阳、五行的力量。只有完成自己的心愿,宋武才能去达成荀子的期望,了结荀子为数不多的牵挂。

宋武不可能为了荀子、荀姬而改变自己,这一点宋武明白,荀姬明白,荀子也明白。若这么轻易的更改自己的志向,那这种人也不值得荀子信任。

是故,荀子要给出该有的嫁妆。嫁妆,就是荀姬提供给宋武的信息,和氏之璧,随侯之珠。

该让宋武了解的讲述完后,荀子捏须眺望北方:“子武明白五龙治世以来的人世格局,人有德行,国有德行,此五德之属;相配五德,又有五行之属;五行生克,又衍化五方、五气之力。”

“五德、五行、五方、五气佐以五色分之,除此之外这天下的力量,就以地火风水四脉为主,但非人力所能控,这是神灵的禁腐。”

宋武听着,心中疑惑开口:“荀师,如今我法家大行于列国,不知我法家将来是否能奠基出属于我法家的力量?”

“有,我法家一手治国,一手治军,治国有五德新说,治军有五刑之军。只是,如今列国纷争,还不到时候。”

五德新说,是法家独立于各家,与阴阳家领袖邹衍最近几年探讨研究的一门学问。邹衍是齐国人,是稷下学宫重要讲学客师,荀子入韩时将邹衍一并带来。

五德新说与邹衍早年提倡的五行生克学说有着继承关系,但有一点最大的冲突,也有一点最大的缺陷。学说上的冲突是必然存在的,可五德新说的缺陷却是致命的,因为缺乏实际的援例进行佐证,这只是一门推理,总结出来的学说。

一门新学说缺乏实际例子进行支撑,是很难让人信服、立足的。不受世人信任的学说,是徒有其形的空架子,不具备一点力量。

所以哪怕五德新说是正确的,可没有实际例子做证据,那就无法推广,对学说持有者带不来一点好处。

诸子百家领袖不是不看重人世功名利禄,而是有更重要的东西值得他们倾尽心血,那就是对自家学问的完善、推广。只要学问在,他们将会永存。

可五德新说需要实践的基础,并不是目前列国形势所能提供的。只有等天下一统后,在法家引导下,才能获得实践的可行性。

五德新说、大小九州说,这两门新学说都是邹衍近几年推衍出来的设想,没有实际证据进行支撑。前者关系治国,后者是对世界的认知判断,即大禹九州只是小九州,此外还有大九州。大禹九州,只是大九州即整个世界里的九分之一,而九历来代表不确定,是泛指,属于比较大的数字。

邹衍的这两门新学说宋武听说过,也探讨过,可缺乏实际例子,谁也说不出个好坏来。有些人,只当是邹衍这个老头子老糊涂了。

而五刑之军的说法,却是宋武第一次听说,可荀子并无细讲的意思。

荀子左手按着剑柄,右手叉腰俯望山下各处笑吟吟:“五德演化种种力量威能渐低,子武不愿受五德相克约束,那五德所衍种种力量不必再提。而风水地火这四灵之力,乃是神灵所属,子武生受不得。而眼前,能让子武满意,又能拥有的力量只有两道。”

“……”

荀子突然闭口不言,宋武张张口想问,还是忍住了。

摇头笑笑,似在笑宋武自矜到了这般地步,荀子继续说:“汝君已与子武说了随侯之珠与和氏之璧。随侯之珠起源灵蛇报恩,和氏之璧始于凤凰落宝,其中内情,为师也了解不多。”

又卖关子,宋武微微抱拳:“还望荀师不吝赐教。”

荀子抚须,脸色沉肃又似记忆:“昔年,黑龙出世,滂沱大雨自萧地一路向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