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大魏读书人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八十四章:宣战威胁?大魏应战!国运圣旨,民意之龙!突邪怕了!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朝颜面何存?”

  “臣愿请命,带领百万大军,援助陈国,如若有必要,可与大魏宣战,让其知晓,我突邪之威,也让他们知道知道,可汗您的天威。”

  这是突邪大将,他跪在突邪皇帝面前,一番话慷慨激昂。

  “陛下,臣等支持尤塔大将军。”

  “臣等支持尤塔大将军。”

  一瞬间不少武将纷纷跪下,同意尤塔将军所言。

  而阿木真的目光,不由落在这些文臣身上,当下突邪丞相开口了。

  “陛下。”

  “臣认为尤塔大将军所言不错,大魏王朝是我突邪王朝最大的敌人,没有之一。”

  “如若不是当年北伐,只怕我等根本无法获取国运,此战大魏王朝虽是平内乱之战。”

  “可大魏千不该,万不该,便是屠城,这反倒是给了我们突邪王朝插手的机会。”

  “我朝拟旨,大魏不但不听,反而变本加厉,根据陈国战报,大魏已经屠戮十二城。”

  “如若再不及时制止,陈国极有可能会投降。”

  “还望陛下拟旨,也无需什么援兵,直接宣战大魏吧。”

  突邪丞相更狠,直接让突邪大帝宣战大魏。

  此话一说,满朝哗然。

  虽然大魏已经不行了,可还有一个初元王朝啊,突邪王朝若是宣战大魏,岂不是.......对自己不利?

  的确,突邪皇帝阿木真皱起了眉头,听到宣战二字。

  不过他也只是皱了皱眉头。

  “如若大魏应战呢?”

  阿木真问道。

  然而后者摇了摇头,望着阿木真道。

  “请陛下放心,大魏不会应战,也不会宣战。”

  “据臣了解,大魏刚刚北伐,目前处于恢复状态,如今的确发展不错,这对于大魏来说,是未来的希望。”

  “大魏子民,都希望止战休养,甚至大魏百官,大魏女帝,都不愿再兴征战,如若他们敢应战,那么北伐早就开始了。”

  “无论是对于大魏王朝来说,还是对大魏百姓来说,大魏都不敢应战的。”

  “我等也不是真正的宣战,只是吓唬大魏罢了,这样一来,也可以得到异族百国的支持,到时候异族百国,极有可能成为我突邪王朝的领地。”

  “并且一旦宣战,不出三日,大魏便会派人求和,到了那个时候,索要什么好处,全部都是我突邪王朝所言。”

  “让他们给什么,他们就给什么,众所周知,大魏文宫都是一群软骨头,他们现在与大魏关系不合,我等也可以与他们沟通,逼迫他们施压大魏。”

  “一旦这样,我朝什么都不做,便可将之前援助的所有兵马粮草,全部收回,甚至还可以翻倍收回,同时也得到许多异族国的支持。”

  “是真正的赢家!”

  “而如若不宣战,臣担心,初元王朝会抢先一步,这对我朝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突邪丞相认真分析,他认为大魏不敢应战,也绝对不会应战的。

  的确,他并非是胡言乱语,也不是自信膨胀,而是通过各个情况来的,大魏王朝的确不敢应战,除非大魏王朝不想过了。

  打算玉石俱焚。

  可这现实吗?就算你想要玉石俱焚,大魏百姓答应不答应?大魏藩王答应不答应?

  这就是他们的自信。

  随着丞相此言一说,文臣们也纷纷附议。

  “臣等,支持丞相所言!恳求陛下,宣战大魏!”

  “陛下,此次乃千载难逢之机,万不可错失,恳求陛下,宣战大魏。”

  “恳求陛下,宣战大魏!”

  众臣纷纷开口。

  龙椅上,阿木真沉思了许久。

  王朝之间的宣战,绝对不可能如此随便。

  但看着满朝文武的态度。

  再加上自我的分析。

  最终,阿木真开口了。

  “既然如此,朕,同意宣战。”

  “拟定圣旨,昭告天下,宣战大魏,援兵陈国。”

  阿木真开口。

  他答应下来了。

  宣战大魏他不怕,因为大魏不敢应战。

  亦或者是说,为了国家整体的利益,大魏不会选择应战的,这可不是打一架这么简单的事情。

  弄不好,就是国破家亡的下场。

  “陛下英明!”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下一刻,满朝文武齐齐开口。

  随后,一则圣旨,从突邪皇宫宣出。

  “诏曰,大魏残暴,屠城灭国,天神共愤,人道不容,杀我子民,血海深仇,今日,突邪王朝,宣战大魏,派百万大军,援助陈国,但念天下太平不易,给予大魏三日时间,派遣使者,接受和谈。”

  当圣旨颁布而出,整个中州哗然一片。

  没有人会想到,突邪王朝竟然会宣战大魏。

  这可是两大王朝之间的事情啊。

  已经不是小国之争,而是真正的大国之争。

  弄不好,就不是什么血流成河那么简单,而是赤地万里,日月无光啊。

  消息一出,中州哗然,而后天下哗然。

  世人皆知,大魏王朝与突邪王朝势必会有一战,包括初元王朝。

  毕竟三大王朝,最终会进行统一,只是什么时候战又是谁赢,这些都不好说。

  可没想到的是,这一战,来的如此之快。

  突邪王朝的宣战圣旨,几乎不到半刻钟,便传到了大魏当中。

  因为突邪王朝是宣战大魏,自然而然,大魏会在第一时间得知宣战内容。

  文华殿内。

  当突邪王朝的宣战圣旨响起。

  所有人都惊愕了。

  因为事情已经到了一个难以调控的地步,如若再走错一步的话,当真会惹来天大的麻烦。

  只是没有人说话,所有人都显得无比安静,大家的目光,皆然看向许清宵。

  感受到众人的目光。

  许清宵没有任何一点异样,他的目光,依旧清澈,也依旧坚定。

  只是,王朝之间的宣战,也不是他能决定的了。

  必须要由大魏女帝来回应。

  “陛下有旨,宣,百官入殿。”

  这一刻,声音响起,女帝出面了,到了这个地步,女帝不可能不出面。

  “诸公,走吧。”

  当下,许清宵动身,他喊了一声诸位大人,随后第一个走出文华殿。

  国公列侯,六部尚书,满朝的文武皆然沉默,但他们身子还是跟着许清宵去了大殿。

  文华殿距离朝会大殿,并不算远。

  时隔一段时间,再次来到大殿。

  百官们的心情,完全不一样。

  如若说征战异族,这是热血与骨气,可现在突邪王朝的宣战,如同一桶冷水,浇灭了他们所有的热血,让他们冷静下来了。

  而冷静下来的原因,是大魏百姓,是大魏国运,而不是敌人的强大。

  很快,百官入朝。

  许清宵为监国少卿,走在第一位,也出现在陈正儒前面。

  “臣等,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百官们齐齐朝着龙椅上的女帝朝拜。

  龙椅之上,女帝挥了挥手。

  “众爱卿免礼。”

  以平日的性子,女帝都是沉默不语,先是让百官开口,可今日,女帝率先开口了。

  “突邪王朝宣战大魏,众爱卿有何看法?是战是和?”

  女帝直接开门见山,没有那么多委婉了。

  此话一说,陈正儒第一个出列开口了。

  “陛下。”

  “大魏王朝,历经北伐,百姓穷苦,此战,臣认为,不战最好。”

  陈正儒是支持许清宵的,可如若在天下百姓和许清宵之间取舍,他选择的还是天下百姓。

  不是他不相信许清宵,而是他不敢赌,不敢拿大魏国运来赌。

  “臣等,也认为,以和为贵。”

  “臣同意。”

  “臣也同意!”

  文臣们一个个开口,六部尚书,皆然开口了,如陈正儒一般,他们不是不支持许清宵,而是他们不敢赌啊。

  拿大魏的国运江山来赌,输了,可就真的什么都没了。

  面对六部尚书的回答,许清宵并没有任何一点生气,相反他更加敬佩诸位尚书了。

  他们的选择,是站在百姓的角度,而不是站在个人角度。

  “诸位国公又是什么看法?”

  得知文臣们的想法,女帝又将目光看向大魏国公们。

  “老臣!”

  “同意丞相之言!”

  安国公沉默了一下,可最终他也是这般态度,不战最好。

  其余国公列侯,也纷纷表态,支持陈正儒。

  下一刻,女帝将目光落在了许清宵身上。

  她面容平静,看着许清宵道。

  “许爱卿,满朝文武都同意和,你如何觉得?”

  女帝望着许清宵,如此问道。

  听到女帝的询问。

  许清宵朝着女帝一拜,而后又朝着文武百官一拜,最后才开口。

  “大魏有诸位在,是大魏之福。”

  “许某敬佩诸公。”

  “但许某有些话,还望陛下,望诸公不嫌啰嗦。”

  许清宵出声。

  而后他继续开口。

  “大魏王朝,七百五十余年,自太祖建国,风调雨顺,五代仁君,使得大魏百姓安居乐业,民族强大,国家强盛,号称上国之上,八方来拜,天下共尊。”

  “然,靖城之难,大魏沦为人间炼狱,百年耻辱,刻骨铭心,大魏之伤,永不可忘。”

  “武帝北伐,扬我国威,壮我军心,立我魏骨。”

  “可北伐之后,饿殍遍地,易子相食,区区八字,道不完大魏之伤,诉不完大魏之痛。”

  “臣!许清宵!认为,大魏之痛,并非于国库空虚,大魏之伤,也并非于臣民之饥腹。”

  “大魏真正的痛,是铁骑破山河。”

  “大魏真正之伤,是民族无骨气。”

  “诸公。”

  “闭上眼睛,可否听得见那嚎哭之声?”

  “诸公。”

  “睡梦之时,可否看得见那绝望之神?”

  “此战!”

  “臣,恳求陛下,应战!”

  “集我大魏之军民,宣战突邪。”

  “我泱泱大魏,怎可容忍异族指责!”

  “此战!”

  “是为唤醒我大魏军民之心。”

  “此战!”

  “是为昭告天下,我大魏从不畏惧。”

  “陛下!”

  “大魏王朝,何惜一战?”

  “战,是为不战。”

  “杀,是为不杀。”

  “臣!许清宵,恳求陛下,宣战突邪。”

  说到此处,许清宵深深朝着女帝一拜,这一拜许清宵不为任何,没有私心,而是为大魏百姓而战。

  若不战。

  对大魏来说,无非是慢性死亡。

  若战。

  至少对大魏来说,有一线生机。

  大殿内。

  彻彻底底安静。

  许清宵这番话,让他们着实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他们沉默,他们不语。

  到最后,陈正儒深吸一口气,他望着女帝,也深深一拜道。

  “请陛下,定夺吧!”

  “无论战与不战,臣皆领旨!”

  到了这一刻,陈正儒也没有什么坚持不坚持了,让陛下抉择吧。

  而随着陈正儒开口,百官的声音也纷纷响起。

  是啊。

  许清宵说的没错。

  大魏的伤痛,怎可能是因为国库空虚?

  大魏的伤痛,是因为蛮族入侵,这一战,把大魏国运都快打没了。

  吃不饱,穿不暖,至少还能吃上一口,至少还能有件衣服穿。

  蛮族入侵,差一点打没了大魏的国运,也将大魏的骨气给打垮了。

  许清宵字字珠玑,每一句话都如同刀子一般,割在百官心中啊。

  众人安静。

  而龙椅之上,女帝没有回答,而是将一份份的奏折拿出。

  “这些是各地藩王的奏折。”

  “大魏藩王如今弹劾于你。”

  “道你因一己私欲,害大魏江山于水火之中。”

  “许爱卿,朕,如何回答?”

  女帝出声,各地藩王的奏折,写的极其激烈,因为到了这一步,他们不可能不激烈,奏折之中就差没有直接写,不罚许清宵,进京勤王,发动清君侧造反了。

  可是女帝根本不在乎藩王的言语。

  只是,她许清宵回答,这个回答,不是给她的,而是给大魏百姓,以及各地藩王的。

  因为,许清宵这是拿大魏国运赌。

  赌赢了,许清宵将成为大魏第一功臣。

  赌输了,从今往后,将无大魏王朝之言。

  殿下。

  面对藩王弹劾奏折,许清宵没有任何一丝惊讶,也没有任何一丝犹豫。

  而是直接开口道。

  “陛下,平乱之战,臣偶然有感,为大魏战死的将士们,作了一诗,不知陛下愿听否?”

  许清宵问道。

  “朕,洗耳恭听。”

  女帝开口,一句话便道出她对许清宵的重视。

  而文武百官也看着许清宵,眼神之中充满着好奇。

  不知许清宵作了一首什么诗。

  感受着众人目光。

  许清宵折过身来,望着大殿之外的大魏江山。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十周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