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千华之朔北烟云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塞外汉人营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军……或因生活困顿而移居塞外的……”徐盛凝起眸:“边军叛逃,有所耳闻。嘉靖十三年,朝廷曾派人来镇抚过大同的叛军乱卒。”章涵道:“先前,在云川卫,谈起过的军屯(屯田被占,军政不堪,屯军多且逃亡),可还记得?”徐盛道:“不曾忘记。”章涵道:“道理是一样的,如今朝廷赋税愈发苛敛,赋役沉重,土地兼并严峻,很多农民不堪官府和地主剥削,便渐渐便成为流民,为求生路,相当一部分人就冒着危险前往塞外谋生。”徐盛不禁道:“可蒙古人岂能安待他们?久而久之,这些汉人定会归逃。”章涵道:“(正统之前,即使是主动投奔的汉人,也是承受着蒙古人的奴役)这些受苦的汉人,归家之心可想而知,但蒙古人防范严密,他们是不易脱身的,即使侥幸逃回,又多被明朝边军捕杀邀功,所以真正回归的十分有限,何况这些蒙古人常以边军的滥杀来恐吓境内汉人……”徐盛气愤道:“这些无纪枉法的边军,皆可杀尽!”

章涵甩着鞭子,望向东南:“如今朝廷招抚不力,(正统末年开始)而蒙古人却开始重用汉人。(起初以军事活动为主,让汉人充当向导和间谍。而他们真正重用归顺的汉人是从正德年间开始)”他沉着声:“徐盛,可别小看了这格根。”徐盛道:“听童指挥使说起过,人称‘小王子’,是达延汗之孙,骁勇善战,颇有谋略,年少之时即带兵打仗。(主要是辅助吉囊征讨兀良哈,以及青海蒙古。)”章涵道:“此人颇具雄才,又十分重视汉人……在部落中选拔有才干又甘心归顺的汉人为营地统领,用汉人来管汉人,高,高啊……”

说完这些归顺漠北的汉人,章涵忽然问道:“对了,三娘她……她有没有提起过青儿?”徐盛摇着头:“未曾提起,她们既是姐妹,我想,青儿自然在此。”这时,只见一个蒙古人骑马而来,对徐盛与章涵一番训斥,两人只好就此别过。

一日,三娘来汉人营寻见徐盛。

朔北的天空,格外空灵,连云都是格外的白。风吹草绒,丝丝清凉,只见满脸胡腮的徐盛躺在一大青石上。忽然,一张熟悉的脸庞挡住了青天,她眨了眨双眼,又做了个鬼脸。

“三娘!”徐盛起身,激动一笑:“你怎么来了?”三娘道:“我来看看你啊。”她掩面一笑:“怎么样?”徐盛反问:“什么怎么样?”三娘拍了拍徐盛的肩膀:“明知故问,当然是过得怎么样。”徐盛指着羊群:“这就是。”三娘夺过徐盛手中的长鞭:“好歹,你也学会了如何放羊。这鞭子甩起来响,打在羊身上,却只痛不伤。”徐盛看着羊群,只是淡淡一笑,三娘宽慰道:“格根对你们就如放羊一般……”她嘱咐道:“你们一定要有耐心,知道吗?”徐盛走到她面前:“三娘,一定要帮帮我的兄弟。”三娘转过身,哼道:“哼!你呀,先想想你自己吧,总是一副舍己为人的样子。”

两人御马于草原,三娘将自己的身份一一相告,她随性地甩着鞭子:“我虽是蒙郭勒津的公主,却极不适应草原生活。每年夏草枯衰之时,我便会与阿布告别,同文叔一道回宁远。”徐盛问道:“三娘,我看得出来,格根很爱你。”三娘无奈一笑,缓缓点了点头:“他的心意,我自然明白。我知道,他希望我能留下,永远留在他身边。”她忽然勒马停下:“可是,我不爱他。”她皱起眉:“他对我越好,我越是

(本章未完,请翻页)